期刊简介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群覆盖全国内科医师。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广纳贤言、容百家之长,授业解惑、育千万精英。重点报道内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内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辟有专论、内科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继续教育园地、标准与讨论、临床病 理(例)讨论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4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8/R

邮发代号: 2-5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内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内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426
  • 国内刊号:11-2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第12期文章
  • 第431例——反复恶心呕吐1年余,四肢麻木1个月

    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因“反复恶心呕吐1年余,四肢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2011年9月劳累后出现腹胀,剧烈呕吐,呕吐胃液1000~1500ml/d,呕吐后腹胀减轻.伴腹泻,排稀糊样便5~6次/d,1周后呕吐量增至2500~3000ml/d,无发热及腹痛.我院查粪便隐血(-),上消化道造影示胃腔扩大,低张力胃,胃内较多液体潴留.胃镜:胃腔宽大,胃壁蠕动少.小肠CT重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小......

    作者:谭蓓;冯云路;吴东;朱以诚;李景南 刊期: 2013- 12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全国性评估研究

    2013年10月AmJMed发表了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教授牵头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全国性评估研究”(简称“3B研究”)(JiL,HuD,PanC,etal.Primacyofthe3Bapproachtocontrolriskfactorsforcardiovasculardiseaseintype2diabetespatients.AmJMe......

    作者:贾伟平 刊期: 2013- 12

  • 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酵母菌体外敏感性研究——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结果

    2012年12月JClinMicrobiol发表了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研究结果: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酵母菌体外敏感性研究[WangH,XiaoM,ChenSC,etal.Invitrosusceptibilitiesofyeastspeciestofluconazoleandvoriconazoleasdeterminedbythe2010NationalChinaHospital......

    作者:Fanrong Kong;Timothy J.Gray 刊期: 2013- 12

  •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房颤)是人群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卒中,使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高[1-4].美国房颤抗凝和危险因素ATRIA研究[1]表明一般人群的房颤总患病率超过1%,并随着人群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的趋势.>40岁人群中25%将来可能患房颤,>6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5%,>80岁人群房颤总患病率高达10%.保守估计,美国约220万人患阵发性或持续性房......

    作者:李玲;刘小慧;杜昕;马长生 刊期: 2013- 12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发生在消化道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了疾病发生过程[1-2].临床上对CD患者的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手术治疗等,其目的是诱导患者病情缓解、维持缓解、恢复并维持肠道正常营养、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占举 刊期: 2013- 12

  • 关注高密度脂蛋白:来自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相关证据

    既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Meta分析业已证明,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导致普通人群致死率与致残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主要的死亡风险之一[1-2].CKD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约占全因死亡的1/3,心血管死亡事件多于肾脏事件[3].并随着肾脏功能的进一步下降,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持续增加[4-5].回顾既往多项大规模的降脂临床试验[6-8]和新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9],以及Lancet......

    作者:苑聪;姜志胜;吴洁 刊期: 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