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群覆盖全国内科医师。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广纳贤言、容百家之长,授业解惑、育千万精英。重点报道内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内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辟有专论、内科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继续教育园地、标准与讨论、临床病 理(例)讨论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4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8/R

邮发代号: 2-5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内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内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426
  • 国内刊号:11-2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第12期文章
  • 岩藻糖基转移酶2和3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我国以UC多见.肠道菌群在IB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岩藻糖基转移酶(FUT)2和FUT3基因分别位于人类染色体19q13和19p13,两者共同决定组织血型抗原(HBGA)在肠道内的表达,包括ABH抗原和Lewis抗原.HBGA不仅是幽门螺杆菌、弯曲杆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作者:胡定元;邵晓晓;郑波;姜利佳;金捷;林秀清;李士林;蒋益 刊期: 2013- 12

  • 肝窦阻塞综合征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一例

    患者男性,42岁.因上腹部胀痛4d,疼痛加重3d入院.患者3d前在外院诊断急性胰腺炎,予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于2013年1月29日转至我院.入院体检:神清,颈静脉无怒张,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未能触及,移动性浊音(±).腹部增强CT:胰腺周围渗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29×109/L,中性粒细胞0.7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总胆红素88.3μmol/L,直......

    作者:黄东亚;苗毅;李强;戴存才;钱祝银;蒋奎荣;吴峻立;高文涛;郭峰 刊期: 2013- 12

  • 颈内动脉支架完全断裂伴血栓形成一例

    患者男,36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4h”于2012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1月31日凌晨2点左右被家属发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伴烦躁不安,急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病灶,为进一步诊治转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患者2010年5月有脑梗死病史,当时行头颅MRI示右侧顶叶新发脑梗死,头颅CT增强成像(CTA)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伴夹层形成,转上海华山医院行......

    作者:马召玺;王万华;曹勇军;张炎;赵合庆 刊期: 2013- 12

  • 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现状

    1984年Warren和Marshall在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1],从此揭开了Hp与消化疾病研究的新纪元.Hp是微需氧型革兰阴性杆菌,在世界范围内约50%的人群中存在胃内定植.已经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2012年我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共识也明确提出对消化性溃......

    作者:吴丽丽;彭丽华;杨云生;孙刚;王子恺 刊期: 2013- 12

  •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影响

    近20多年来,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全球糖尿病人数在2030年将达到5亿左右.新数据表明,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6%,并且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1],杨文英等[2]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体重指数(BMI)<18.5、18.5~24.9、25.0~29.9和≥30.0kg/m2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5%、7.6%、12.8%和18.5%.因此,肥胖症患病......

    作者:吕庆国;李益;童南伟 刊期: 2013- 12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异常免疫激活

    一直以来艾滋病被认为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但新的研究认为,艾滋病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持续激活是艾滋病主要的免疫病理改变,伴随HIV感染的整个过程.包括HIV感染引起CD4+T细胞的减少、病毒储存库的形成和维持、免疫功能重建和重建障碍,长期抗病毒成功治疗患者的较高病死率也被认为和异常免疫激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2].因此,HIV感染......

    作者:谢静;李太生 刊期: 2013- 12

  • 应重视肝硬化分期、预后判断及无创诊断的新进展

    肝硬化(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结局.其病理学定义是弥漫性纤维化伴有再生结节形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期改变,是不可逆转的.近10余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因、细胞及分子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过有效的病因治疗,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肝硬化分期、预后及无创诊断方面的进展很有必要.......

    作者:贾继东 刊期: 2013- 12

  •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初于1825年由Ribes描述,当时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文献报道多为尸检结果[1-2].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轻型病例有效,重症患者病死率高.1942年,Lyons描述系统性抗凝治疗CVST,抗凝可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病情,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1971年,Vines等对CVS......

    作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专家共识组 刊期: 2013- 12

  •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

    营养支持治疗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很强专业性.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广州)》[1]中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内容未展开论述,现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分会及国内部分胃肠外科专家讨论制定本共识.根据证据级别的高低,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刊期: 2013- 12

  • 克罗恩病的早期生物制剂治疗:哪些患者?如何实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的治疗目标之一是“黏膜愈合”,大量研究显示了黏膜愈合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同时,随着各种生物制剂的问世及临床应用,也使CD达到黏膜愈合变得更易实现.因此CD的治疗不能满足于症状控制,应更重视取得黏膜愈合.关于CD治疗策略的讨论从来就未停止过,“降阶梯(top-down)”还是“升阶梯(step-up)”治疗方案的选择也经常困扰临床......

    作者:曹倩 刊期: 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