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群覆盖全国内科医师。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广纳贤言、容百家之长,授业解惑、育千万精英。重点报道内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内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辟有专论、内科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继续教育园地、标准与讨论、临床病 理(例)讨论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4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8/R

邮发代号: 2-5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内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内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426
  • 国内刊号:11-2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第4期文章
  • 胸腺瘤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一例

    患者女,56岁.因乏力1个月于2011年11月4日收住我院.体检:贫血貌,皮肤未见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呼吸音略低,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3.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192,淋巴细胞比例0.758,Hb52g/L,血小板计数86×109/L.骨髓涂片:增生活跃,粒系减少,占0.07;红系0.31,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见畸形核(脱核延缓、多核)幼红细胞,淋巴细......

    作者:张国香;申徐良;魏武;赵广宁;原兴会;丁伟;肖鹏 刊期: 2013- 04

  •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一例

    患者男,51岁.2011年8月无诱因出现肩膝等大关节酸痛,无肿胀及压痛,无发热,未予特殊处理.2012年2月逐渐出现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双下肢散在皮疹和水肿.体检:体温36.7℃,呼吸18次/min,脉搏50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皮肤黏膜无出血、黄染;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0.5~2.0cm,质硬、可移动、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

    作者:张小立;郭雯;徐向进;陈频;林忆阳;林桂英;王爱民;冯修高 刊期: 2013- 04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许多恶性疾病的根治性疗法,但移植后复发仍是治疗失败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如何发挥移植物抗肿瘤/抗白血病效应(GVT/GVL)是保障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成功和疗效的关键[1].移植后复发的治疗策略包括停用免疫抑制剂、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二次移植等.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化疗或减停免疫抑制剂的复发患者预后不良,DLI和二次移植能有效治疗复发或......

    作者:李青;仲照东;游泳;邹萍 刊期: 2013- 04

  • 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是重症患者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器官灌注不足时需进行液体复苏,而良好的容量反应性是液体复苏的基本前提.研究显示,近50%的重症患者液体复苏前容量无反应性[1],此时进行液体复苏可能增加肺水肿的风险.然而,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及调整静脉回流,进而改善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为进一步液体复苏带来可能.已有研究表明,扩血管药物可减少静脉回流[2-3];正性肌力药物......

    作者:张运行;徐静媛;邱海波 刊期: 2013- 04

  • 成人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新方法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早由Keefer和Leard[1]描述,随后Petersdorf和Beeson[2]提出FUO的概念.近30年来临床上开展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显像诊断技术等新方法,辅助FUO的病因诊断.以下就成人FUO的诊断现状、新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做一概述.一、成人FUO的定义、诊断现状与困惑1.成人FUO的定义:至今国......

    作者:陈友鹏;吕玮;刘晓清;李太生 刊期: 2013- 04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从机制到决策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抗凝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激活状态,多由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引发.突出表现为一过性或进行性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病理性血栓形成.我们总结了HIT发生机制及临床对策,并为冠心病合并HIT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一、肝素与HIT普通肝素(UFH)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5000~30000的硫酸化多糖混合物,治疗浓......

    作者:赵青;张抒扬 刊期: 2013- 04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病情反复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文献报道,我国20世纪60年代SLE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42%[1].近年来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约为98%、86%和76%[2-3].整体生存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生存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正日益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就SL......

    作者:陈亮;梅轶芳;张志毅 刊期: 2013- 04

  • 重症患者的镇痛和镇静:以疾病为导向

    近些年,重症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患者为整体的整合医学救治模式成为目前治疗的重要方向.镇痛、镇静已成为重症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纵观国内外关于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指南,多推荐轻度镇静,使得轻度镇静在临床上成为重症患者的镇静目标而广为应用[1].毋庸置疑,轻度镇静可以维持患者对疾病的生理应激反应,减少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同时也有大量研究显示,轻度镇静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医学科(ICU)时......

    作者:邱海波 刊期: 2013- 04

  • 客观评价与量化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的新工具:非甾体消炎药评分系统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在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多数脊柱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1],是目前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线用药[2].有研究发现,NSAIDs对患者的某些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产生了虽然很弱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3],长期连续用药在延缓脊柱结构改变方面比按需使用更有效[4],长期服用NSAIDs对某些AS患者甚至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但另一些研究......

    作者:朱剑;黄烽 刊期: 2013- 04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治疗

    脑损伤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引起脑损伤的原因多为脑卒中、颅内感染、颅内肿瘤和脑创伤.脑损伤包括创伤部位的直接损伤及创伤后因应激反应、缺血缺氧、低血压、高热、抽搐、感染和颅高压等病理生理过程所导致的继发性损伤,其中应激反应可持续至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内,因此,脑损伤是一个进展性的病理损伤过程[1-2].近年来,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期性治疗如机械通气、维持循环平稳、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及时清除颅内占......

    作者:许汪斌 刊期: 201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