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群覆盖全国内科医师。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广纳贤言、容百家之长,授业解惑、育千万精英。重点报道内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内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辟有专论、内科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继续教育园地、标准与讨论、临床病 理(例)讨论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4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8/R

邮发代号: 2-5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内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内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426
  • 国内刊号:11-2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内科杂志2012年第2期文章
  • 小肠出血与小肠疾病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可以表现为便血和黑便.由于相对少见,且因小肠是消化系统长的器官,同时走形迂曲,导致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困难.患者常常需要多次输血,反复住院,并经受很多检查,导致医疗资源消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拟对小肠出血的病因分类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概述,为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一、小肠出血的病因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虽......

    作者:陈国栋;刘玉兰 刊期: 2012- 02

  • 关注老年人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问题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与非老年人不同的是,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常在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上出现,与身体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相似的出血量在老年人群病程往往相对延长、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增加,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更易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一、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病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化性溃疡的总体住院率以及手术治疗率逐年下降,但是老年人群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住院率却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与老年人服......

    作者:吴本俨 刊期: 2012- 02

  • 复发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复发性下消化道出血是指经胃镜、结肠镜和(或)X线小肠钡餐未能发现出血部位和病因的、持续或反复的中(小肠)、下(大肠)消化道出血,即隐源性出血(obscurebleeding).根据临床征象可分为隐源性显性出血(obscureovertbleeding)和隐源性隐性出血(obscureoccultbleeding)[1].下消化道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1/5~1/4,成人患者的年发病率是25/10万......

    作者:韩英 刊期: 2012- 02

  • 非甾体消炎药的消化道损伤及防治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NSAIDs是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病因素之一,而且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1].NSAIDs所致的严重胃肠并发症主要为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胃排空障碍.出血原因可以是NSAIDs所致的溃疡、黏膜糜烂等,也可以是NSAIDs使用前已存在的无症状溃疡[2].NSAIDs使严重胃肠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4~6倍.长期服用NSAIDs者有多达25%会发生溃疡病......

    作者:许乐 刊期: 2012- 02

  • 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粪便潜血试验(fecaloccultbloodtest,FOBT)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临床诊断和检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临床应用的FOBT主要有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过去一直采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其中邻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采用了免疫法,......

    作者:姜佳丽;万晓萍 刊期: 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