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群覆盖全国内科医师。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广纳贤言、容百家之长,授业解惑、育千万精英。重点报道内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内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辟有专论、内科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继续教育园地、标准与讨论、临床病 理(例)讨论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4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8/R
邮发代号: 2-5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1992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内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426
- 国内刊号:11-2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摄入后产生的有益或治疗功效超出了它们固有的营养价值.已有报道,在实验性结肠炎和人类炎症性肠病(IBD),益生菌可以提供有益的治疗作用.遗憾的是,IBD使用微生态药物在循证医学和随机对照研究尚未得到证实.而且,由于采用的益生菌的制备工艺和菌株的不同,导致了实验性结肠炎研究结果出现较大差异[1-3].近年来,有关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作者:韩英 刊期: 2007- 01
-
重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进展的重要里程碑,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死和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缺血性脑卒中虽然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且常同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由于曾有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相关[1],担心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可能增加脑出血危险,可能是认识上的主要误区之一.......
作者:高润霖 刊期: 2007- 01
-
迎接新的挑战努力提高急性肾损伤的诊治水平
急性肾衰竭(ARF)是临床常见重症急性肾脏疾病.近30年来,AR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资料显示,随着人群的老龄化、住院患者合并症发生率升高、新的诊疗技术的应用,ARF的发病率每年递增11%[1].尽管ICU的救治技术和肾脏替代治疗(RRT)取得了显著进步,但ICU患者ARF的病死率仍高达50%~70%;幸存者中有13%的患者在未来的3年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因此,提高ARF的诊治水平是临床工作中亟待......
作者:余学清;毛海萍 刊期: 2007- 01
-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
一、高胆固醇与卒中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资料并非一致提示总胆固醇的升高与卒中之间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在冠心病人群中,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也增加.总胆固醇水平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25%.......
作者: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组 刊期: 2007- 01
-
第343例——休克、发热、多浆膜腔积液、咯血
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2005年12月17日在网吧内感胸闷,就诊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血压40/20mmHg(1mmHg=0.133kPa),予血管活性药物后几小时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随后4d尿量减少至200m1/d,伴四肢水肿.......
作者:王颖轶;朱文玲 刊期: 2007- 01
-
肾小球疾病致急性肾衰竭的救治
肾小球疾病是造成急性肾衰竭(ARF)的重要原因之一[1],及时诊断与积极合理的治疗不但可降低病死率,也是防止其慢性化的关键.与肾小球疾病相关的ARF存在两种情况:一为在肾小球疾病基础上因用药、血容量下降等造成的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其次为肾小球疾病自身病情发展所致.本文重点探讨后者中较为常见和近年来新认识的几类肾小球疾病致ARF的救治原则.......
作者:赵明辉 刊期: 2007- 01
-
腹膜透析在急性肾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是利用人体生物透析膜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血液及透析液间溶质浓度与渗透压梯度的不同,依靠扩散原理,清除体内毒素和过量的水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林爱武;钱家麒 刊期: 2007- 01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急性肾衰竭(ARF)是内外科及ICU的常见病,住院患者发生率为5%,重症患者为20%左右,总病死率在10%~15%之间[1].复杂性ARF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ARF不论是初发的衰竭器官抑或是其他器官衰竭后的后果,患者的病死率均高达40%~90%[2],治疗也更趋复杂.近30年来,传统肾脏替代治疗(RRT)的广泛开展及技术逐步改进,ARF的预后与转归有了一定改善,但是A......
作者:季大玺;龚德华 刊期: 2007- 01
-
药物引起的急性肾衰竭
肾脏血流丰富,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泌的重要器官,当血液中存在肾毒性物质时,肾脏极易受损.近年来,不仅抗菌药物引起急性肾衰竭(ARF)、慢性肾衰竭日益增多,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及肿瘤化疗药物所致的肾衰竭也呈上升趋势.药物因素已成为肾实质性ARF的首要病因.药物引起的肾衰竭主要为肾实质性ARF,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小管间质炎症及肾血管、小球损伤.以下主要针对药物所致的肾实质性......
作者:陈楠 刊期: 2007- 01
-
移植肾急性肾衰竭的救治
由于肾脏移植手术技巧的改进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方案的进展,移植肾的近期生存率与长期生存率均有很大的提高,但肾移植至今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肾移植受者因其特殊性,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可能性远高于一般人群.......
作者:陈江华;瞿立辉;何强 刊期: 2007- 01
动态资讯
- 1 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祖细胞的作用
- 2 分泌型糖化终末产物受体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
- 3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表型和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的研究
- 5 第444例——发热、意识障碍、颅内多发占位病灶
- 6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 7 伊曲康唑针剂对危重病人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 8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进展
- 9 阿法替尼致间质性肺炎一例
- 10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 11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炎的疗效及其评估初探
- 12 不同结合臂长10-23 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 13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 14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
- 15 沙立度胺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低下一例
- 17 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抗网硬蛋白抗体阳性一例
- 1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 19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从机制到决策
- 20 帕金森病的抑郁焦虑